包校Emily同学Emory ED实录 | 在箭与弦的共振中,画一道不设限的人生弧光
爱射箭、玩飞盘、弹古筝…Emily的申请故事里没有“标准答案”,她画出一道不设限的人生弧光,宣布自己的与众不同。让我们一起走进自信随性的全能少女Emily的精彩世界。
Profile
Emily
高中:包玉刚
ED2:Emory
专业:Human Health
无标配竞赛,但有真实故事
我是个很松弛且随缘的人,可能大部分同学在选专业的时候都会详细研究各个专业,计划好未来的科研、竞赛之类的。我并没有,其实我最终提交的材料中,也没有什么AMC、没有科研论文,甚至没有一场大型比赛的奖项…我根本不喜欢去搞这些。也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很尊重我,没有逼我去获得这些“标配“。
我生物比较好,起初我就想着先暂定以生物为大方向。真正确定专业的契机,是在我10年级的时候,外婆摔了一跤,当时手术非常成功,但是术后康复我们刚开始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因为外婆的事我开始有意识地学习了很多康复类的知识。也通过这件事让我意识到,老年人很可能因为一次摔跤,一次手术后续康复治疗的不到位,会对未来生活产生不可逆的影响,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可以用学习到的一些知识去为其他老人做些什么。
后来梁老师建议,我们可以实际去线下接触真正的老年群体,面对面地提供一些帮助,将活动开展的更有深度,也能通过实际交流接触,真正知道老年人在健康方面实际需要的帮助是什么。于是在暑假期间我们就去了多所养老院,真正在现实中帮助到他们。

我觉得自己最大的特点是爱好广泛。
喜欢射箭、爱玩飞盘…我的运动天赋很强。这点遗传了我爸爸,我爸爸年轻时候是羽毛球运动员,但最后因伤退役了。也因此,如今我会主动学习很多运动科学和康复类的知识,特别注意避免运动伤害,也会帮助他人进行运动康复。
射箭是我坚持最久的运动。很多人以为这只是“瞄准靶心”的重复动作,但真正比赛时,手抖、心跳加速、外界干扰……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结果。最后我也把通过射箭感悟到的人生道理写进文书,用射箭比喻“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稳定”,而这恰恰是医疗工作者必备的素质。
除了擅长体育,我还会弹古筝,也是学校民乐团的一员。曾经还结合IB心理学课上学到的知识,研究过音乐治疗的原理和实践。

说的好听点我比较全能,实际上很多人会觉得我有点“不务正业”。但我对学习的意义有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自己能够打动招生官重要的原因,应该是真的做到了学以致用吧。
比如选课这件事,很多同学会想体现学科难度,HL选生物的同时再选一门化学之类的,而我的三门HL选的是生物、心理和Sports, Exercise and Health Science,很小众的学科吧,也会有人说这门课“水”。但当我用课上学到的知识帮爸爸进行康复按摩时,我也理解了:所谓“专业深度”,未必在于课程的难度,而在于我们如何应用它。
我申请过程中比较难的一点应该是文书。起初,我比较羞于夸赞自己,不知道该如何恰当地展示自身优势。当时我的主文书其实起草了两个主题,我看起来一个更阳光,另一个更真实,然后我自己偏向用真实的那个,比较心安理得一点吧,但我的文书老师龙老师就和我说:其实阳光的那版也是真实的你,不要羞于去夸赞自己。

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我自己想表达可能并不是最合适的,龙老师会教我怎样用更恰当的文字去展示为内心想法,最后我还是很满意自己的文书的。我的文书中通篇未提具体专业,也没有堆砌成就,而是将“射箭”这项小众爱好转化为深刻的人生叙事,通过细腻的自我剖析,展示思考力与成长性,基本上把真实的自己都展示出来了。
其实在Emory之前,我好像就拿到了一两个Offer。虽然我IB预估分很高,但也许因为没什么奖项和硬核的项目,我ED1被拒了,甚至被当时认为的保底校defer了。理论上我应该很焦虑,实际上我并没有,我的心态就是:如果是因为没参加什么比赛,或者没花钱做项目之类的原因,那就说明这所学校根本不适合我,去了也不会开心的。
其实梁老师也和我剖析过,我的材料中学术深度不够,不过好在特色鲜明。所以在申请过程中,他让我做自己就好。并且我也不是走学术研究的路线,这就是真实的我。
所以,我的上岸经历也印证了:学习的意义不是流水线生产,我们是否优秀,不由竞赛、论文或科研定义。
想对学弟学妹说:
还有就是在活动方面,以我的经历来看,一个是不需要特别追求高大上,与其随波逐流,不如深耕兴趣。我的活动就接地气,比如说,我的活动之一是跟持证治疗师学习按摩,帮家人和同学理疗。还有就是,不要担心做的事情太“杂”,我的体育、音乐都是爱好,事情本身看起来和我想申的专业关联度不大,但其实我做的这些“杂事”都能联系到目标专业,并且也展现出我全面发展的优点。
最后,希望大家在人生道路上可以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并在其中发现无限的乐趣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