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links

平和Harry同学NYU Tisch ED实录 |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笨拙突围

“在有限的材料中,我几乎完全地展示了想要表达的所有内容——无论是关于我的艺术创作、社会观点还是个人成长经历,这意味着Tisch想看到的和‘我’之间存在一种默契。”

Profile

Harry

高中:平和

ED:NYU Tisch

录取专业:电影

01
电影是我的手段,不是目的
我不是一个狂热的电影观众。一直以来我都对思考和表达充满了热情,也在尝试不同的方式和这个世界对话。生活中,我们往往难以决定什么能让我们快乐或感动,由此,是电影和诗在触动我心灵的瞬间,选择了我。通过一部作品,我仿佛也真的能感受到导演想对世界说的话。结合种种尝试,我意识到,电影是最适合我的表达方式。 

然而,独自踏入这个领域并非易事。

 

我需要一直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比如,通过“拉片”一帧一帧分析电影,与此同时警惕将电影视为静态的照片集,而是关注动态画面之间的连接及其设计逻辑。这是深入了解电影语言,和培养电影直觉最“不是秘密”的方法。

 

也如黑泽明导演在32年前就向所有年轻电影人呼唤的那样,“如果你真想拍电影,那就去写剧本。”“只有通过写剧本,你才能知悉电影结构上的细节和电影的本质”。乏味的写作和阅读必须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而电影人肯定都知道,好故事和好剧本是永恒的“卖方市场”。

 

02
一路颠簸,所幸有你们
能够顺利在这条路上踩住这个阶段,我有太多想感谢的人和事。只展开讲父母,学校和益博不仅是受限于篇幅,也是因为对于会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可能更关注来自这些角度的启发。

 

我的父母并不从事电影行业,但大到专业,小到文书,他们一直以来尊重并支持我的选择。不强迫我去追求“稳定”,而是鼓励我追随内心的热情,给予我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或许是90%的家长都难以赠予自己孩子的幸运。这给了我极大的勇气去探索未知。为此我永远感激。

 

学校的支持和影响也不可或缺。我们学校申请艺术类的学生是少数,但学校十分愿意给予学生展现才华的机会,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认可和鼓励。一次VA课的限时创作后,老师邀请了高中部校长来听我们阐述自己的作品,并现场评选出最喜欢的作品,这让我得到了展示自我的宝贵机会。此外,学校有时能够帮我们联系校外的社会资源,比如,在艺术季期间请到了《繁花》导演之一程导与我们交流,为我们提供了与专业人士直接对话的机会。

 

申请阶段,益博的两位导师是我无比感谢的。Linda老师在整个申请阶段都为我规划好清晰的流程。从选校,到提交作品集的细节信息搜索和归纳整理方面为我省去了很多时间精力。

 

还有我的文书老师龙老师,他也是Tisch毕业的。在选校、活动、文书上,都给予了我相当的支持。当时我在筹备拍摄一个微电影作品,而我还无法独自面对这个水无比深的产业,于是处在搭建拍摄团队的困境之中。龙老师知道了我的瓶颈,为我推荐了一位他熟悉的制片老师,最终成就了一次顺利的合作。

 

我对Tisch早期的认识和理解,也是通过他给我分享的经验和感受。龙老师对美国各学校电影艺术类的学校特色和要求偏好十分清楚,我自己在网络上收集不到的信息和观点,是由龙老师提供和启发的。

 

当然,他给予我的帮助最多是在文书部分。

 

由于我既有诗意浪漫的审美倾向,又有对严肃议题的表达欲望,这导致需要梳理自己过往的人生时(这仿佛是申请的本质)我的内容变得跳跃。在长时间交流后,他理解了我,以及我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我一起筛选并具体化我心中的混沌,让它们以最适合的方式呈现出来——既能保留一定的艺术性,又能确保信息传递的清晰度。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清晰了自己在更细分的维度上在大学生涯需要成长的方向。

 

03
我与Tisch,双向奔赴

 

我觉得在整个申请过程中做得最好的一点就是保持了真实和完整地呈现了我的想法和个人特质。选择Tisch,不仅因为它是一所顶尖学府,而是因为它的探索性质更符合我的个人追求。 
从学校整体层面来看,NYU提供了一个多元包容的Community,充满了机会。纽约适合那些渴望发现和探索新故事的学生。Tisch不仅是一个学习电影制作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你能够发现自我、挑战自我且“所有人可以向所有人学习”的地方。这里培养野心家。

 

Tisch的申请材料要求,特别能够反映出他们希望从申请者身上看到的东西,在有限的材料中,我几乎完全地展示了我想要表达的内容——无论是关于我的艺术创作、社会观点还是个人成长经历,这意味着Tisch想看到的和“我”之间存在一种默契。完成所有材料的那一瞬间,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就像是把自己平铺开来放在桌面上。这种感觉非常神奇,也让我体会到一种“遥远的呼应”。

 

电影创作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Tisch寻找的是拥有独特生态位的学生,他们要在某一领域内有过深入的钻研和坚持,有时甚至是代表这一方向,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所以,Tisch找的是那些拥有强烈的个人特色的学生,这种独特性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一种风格、一项技能或一个观点。我想我的与众不同,其中一个应该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个人独特的表达方式。

 

04
重要的不仅是结果,还有蜕变和成长

 

高中阶段我Gap了一年。我先是通过网络上的组讯争取到一些剧组机会,有了独自出发的经验和勇气后,我选择去游历。 

我去融入各个城市,亲眼看见不同经济条件下生存面貌。即使我不是最“高”的那批人,我也很早就对自己在一个更大视角下,作为一个有机会留学的上海人背后所裹挟的幸运有些概念,但在亲自体会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群体生活与生存后,我清晰地明白了自己就站在种种社会问题链条中的一环。文书中我写到:I could never fully escape the guilt tied to my privilege that hit me hard. The very desire to “experience life” was a contradiction in itself.

 

我也明白,这样的认知不应止于愧疚,更应转化为对资源合理运用的责任感。当我回到原有的生活,去分享,去呼唤时,看不到自己身上资源与特权背后的重量的声音更让我心痛。最终我发现,不能惨白地将镜头直面伤痛或者那些无声的,消化一切的人们,而是应该聚焦于问题的根源。其中,我或许能够撼动的,便是一些结构性的社会价值观。

 

最终我的作品集围绕了三个主题:

 

“被部分社会进步议题掩埋的经济与阶级问题。””注意力剥削和多巴胺阈值崩坏”

“改变深耕于灵魂柔软处。同伴,而不是救世主。”

在作品之外,我也试图以绵薄之力撼动一些认知,并唤起社会责任感与世界共同体意识,进行“离贫穷一步之遥的我们”的演讲。

 

也如我在文书中写道的:“我从一个纯粹热爱电影的人,变成了一个懂得责任和了解勇气意义的见证者和表达者。”

 

05
未来会怎样?
未来,我希望能够通过好故事继续把路走下去。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都是出自习惯(《习惯的力量》),思维也常常游荡在惯性之中。故事能够在其中发挥魅力:它能绕过理性的防线,用一段被珍藏的生命经历,直达人心深处,促使人们做出积极的改变。一个好的故事能够让复杂的理念变得易于理解,能唤起共情,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践行其中的道理。

 

而这份力量也拥有破坏的力量。所以,我也需要不断打磨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不仅仅是从技能层面,更是从心灵和思想层面。

 

我需要时刻包容,时刻警惕,需要确信所做的事情都是出于真诚与属于多数人的正义。我也期待在纽约的跨文化对话中,检视自身认知的局限性。我要在保持对世界的敏感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同时,继续精进我的叙事能力,真正做到能够用故事激励他人。

 

 

06
想对学弟学妹说

 

我想很多很多学长姐都给了同学们在学习、备考或者活动方面的建议,我想分享些不一样的。 

第一,保持真实。大学申请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如果你没有被某个学校录取,仅仅意味着不匹配,而不是你不够优秀。这个世界上不应该只有一套游戏规则,许多的痛苦都来自于过分的“量化”。因此,借鉴他人的意义可能不大,特别是在申请像电影这样的专业时,每个人的路径都是独一无二的,重要的是找到并展示你自己的独特之处,最关键的是要让招生官看到真实的自己,而不是试图扮演一个理想的“壳”。

 

第二,关于作品集的。如果你的专业需要提交作品集,或者你想补充作品集,那需要明白它的意义和功能。作品集要展现出其他材料中无法充分展现的维度,同时探索自己的底层逻辑。回过来看,我的活动、申请材料、文书和作品集即使”跳跃“,也都在潜移默化地展示我对电影和世界的赤忱。这或许是困难的,因为我们都太过复杂。不用着急,大脑不管用的时候,让身体去选择。

 

推荐书单
如果你对电影感兴趣,简单推荐几本对我影响深远的书籍。更多的推荐可以看b站“拉片塔”的关注列表:

 

《眨眼之间》(沃尔特·默奇)深入探讨了剪辑的画面优先级和剪辑的本质,非常适合初学者理解剪辑的核心原则。
《故事》(罗伯特·麦基著)被誉为编剧圣经。启发对故事核心逻辑的理解。
《雕刻时光》(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如果你觉得自己有难以找到共鸣的艺术冲动,这本书能让你不再孤独。

 

 导师寄语
顶尖的电影学院,通常会询问申请人为什么选择学习电影以及他们对电影媒介的看法。可见,学校要求学生不仅要展示出对电影的热爱,还要学生具备对未来趋势的前瞻性思考。此外,如电影、写作、文学等专业,其实都需要学生在文书中展示出对不同叙事形式的兴趣和理解,学校非常希望通过文书看到申请人的创新思维和未来潜力。

 

Tisch并没有明确列出他们偏好的作品类型或风格,但以我的理解,两个关键点非常重要:一是作为导演对电影媒介的独特思考;二是希望通过电影在社会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Harry的文书和作品集中充满了实验性的想法和个人对电影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社会关怀的热情,尤其是如何通过电影改善社会不平等现象。

 

在最终的文书呈现上,Harry的文书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探讨,他还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希望通过电影这个媒介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这种社会关怀贯穿于他的整个申请材料中,这也成为了他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我想,正是这些独特的视角和社会责任感,加之合适的表达方式,使得Harry的申请材料在众多申请者中显得格外突出。

 

很高兴Harry能够成为我的学弟,希望他在Tisch能够完成他的梦想,也期待未来能够看到他的作品影响世界。

 

–龙佳辰

 

-END-